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打造运动新生态

在船舶焊接领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究竟是什么关系?-必一运动官网

在船舶焊接领域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究竟是什么关系?

2024-11-23

  船舶行业面临订单量高速增长,焊接机器人需求迫切,以“驶入智能焊接快车道”为主题的2024(第三届)高工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在上海·智能谷举行。

  02船舶焊接亟需可靠且高效的自动化焊接方式替代传统人工,以缓解订单交付压力。

  03芜湖造船厂工法经理&高级工程师索哲表示,船舶行业产品离散程度高,自动化程度难以提升。

  04然而,麦格米特焊接技术常务副总经理胡锐认为,协作机器人焊接在船舶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与传统工业机器人互补。

  05专家认为,市场选择和客户体验是检验协作机器人价值的关键,而非非黑即白的关系。

  从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船舶行业仅2024年上半年的手持订单量,就已超过2016-2023年任一必一运动sport网页版登录年度的全年总量。进入“高度景气区间”的船舶工业面临着“提速+保质”交船的双重挑战。

  在订单量高速增长之下,造船厂的交付压力随之加大,船舶焊接亟需可靠且高效的自动化焊接方式替代一部分的传统人工,助力缓解订单交付的压力。

  8月29日-30日,以“驶入智能焊接快车道”为主题的2024(第三届)高工焊接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峰会在上海·智能谷盛大举办。本次峰会由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联合举办,【钱江机器人总冠名】。

  在8月30日下午主题为“保驾护航”的【麦格米特冠名】船舶应用专场上,芜湖造船厂工法经理&高级工程师索哲、沪东中华船厂工艺技术研究所&焊接试验室主任刘磊、麦格米特焊接技术常务副总经理胡锐、昇视唯盛CTO侯震博士、行健机器人董事长王宗义博士、大界机器人总经理助理陈光宇、大连嘉泓智能总经理张宁、英尼格玛智能制造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江华等进行了精彩的圆桌对话,就多个话题进行深度探讨。

  *本文为本场圆桌对话的【上篇】,就“目前焊接机器人在船舶行业的渗透情况如何?规模化落地需要克服哪些难题?”、“灵巧焊协作机器人在船舶行业的实际应用现状,协作机器人焊接是否只是中间过渡产品?”进行探讨。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主持人):机器人在船舶制造中的渗透率并不高,有哪些核心问题?

  芜湖造船厂 工法经理&高级工程师 索哲:船舶行业的产品离散程度远超其他行业,“一船一造型”,而且没有所谓的标准产品,特别有的船厂船型非常多,甚至第一条船和第二条船是同种船型,但是修改量也是非常大的,导致每一个工件的加工制作都是不同的,自动化程度自然很难提上去。

  沪东中华船厂 工艺技术研究所、焊接试验室主任 刘磊:第一,现在所有自动化装备操作人员在这块儿还是比较缺乏的,至少我们在做协作机器人焊接研究时,现场生产部门都在问:引进机器人后谁来操作?是劳工来操作?还是高材生来操作?这需要和机器人厂家一起讨论合适一点的方案。

  针对带线型的分段和结构的应用,至少就目前来看,机器人仍然有所空缺。机器人不仅要在组对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焊接,还要实现曲线路径规划,多维度的情况之下,机器人确实还没法达到生产的需求。

  的问题。比如说,甲方有很多寻找新技术的需求,是在立项之后才会去市场上找。乙方同样也是,不知道甲方什么时候会放出项目,这样的效率是非常低的。

  ,或许就可以缩短落地周期,加速规模化落地、提高机器人在船舶领域的渗透率。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所长卢瀚宸(主持人):灵巧焊协作机器人在船舶行业的实际应用现状如何?协作机器人焊接是否只是中间过渡产品?

  从亩产的角度来看,如果是传统工业机器人+轨道,需要焊接的工件又大,100平米、200平米的焊缝焊接效率取决于究竟有多少把电弧焊枪在同时工作。协作机器人焊接就能很好地弥补这个问题。

  正如前面提到的建模、工艺库、WPS、数据库,以及不断输入AI以及不断学习,再把工业免示教较成熟的东西导入到协作机器人焊接中,或许协作机器人焊接就可以进一步扩大市场占有率。

  我们一直是专注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但实际上在2015年左右,我们在大连造船厂尝试过用小的机器人来做,工件非常大,和现在的灵巧焊模式相似,但当时铺了轨道。

  要么把焊接机器人工作站做大,覆盖更大的范围;要么把工作站做小,能深入工件的各个位置

  我们公司去年推出了灵巧焊接机器人。我认为,灵巧焊协作机器人是并不是一个过渡产品。

  行健机器人 董事长 王宗义博士:先提个问题,如果协作机器人这么灵巧,能用得好,为什么大家不把平时使用的传统工业机器人都换成协作机器人?

  但头部工业机器人厂家也有协作机器人产品,如果协作机器人能替代原来一、二百公斤负载的工业机器人,

  我们现在也在做倒挂机器人焊接,如果协作机器人好用我肯定马上就用了。我一直在观望,只是希望大家回答,到底问题出在哪儿。

  但搬运的过程中一旦失手,对协作机器人的精度就会产生影响,这时候该怎么处理?

  如果有人愿意跟我们合作的话,我们希望在合同里注明后续保修条件是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这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它的应用场景就是目前的焊接机器人无法到达的区域,比如做分段当中的格子间,以及局部狭小的区域。

  ,是客户和市场的选择,也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里面有很多可以互补的关系,包括过去几十年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以及近十年协作机器人的发展也是这样的,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协作机器人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