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打造运动新生态

机器人行业“12新”-必一运动官网

机器人行业“12新”

2025-01-05

  董事长张小飞博士提出,机器人产业链企业应积极承接国家倡导的新质生产力,推动工厂从产线数字化迈向

  日前,以“万物向新 蓄力笃行”为主题的2024(第十一届)高工机器人年会暨高工金球奖颁奖典礼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隆重举办。

  在日前下午,张小飞进行了主题为“万物向新 蓄力笃行”的主旨演讲,重点围绕“新增长”、“新主力”、“新分化”、“新格局”、“新风向”、“新物种”、“新现象”、“新压力”、“新话题”、“新需求”、“新拷问”、“新命题”等12个“新”进行了深入解读。

  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约30万台,同比下滑5%左右。

  张小飞认为,虽然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全年销量相比去年略有减少,但在各行各业中仍保持较好态势。另外,从企业层面来看,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国产机器人销量占比预计将从2023年的52.45%提升至2024年的55.63%,这充分彰显了国产机器人在技术与性能方面的显著进步。

  展望2030年,张小飞满怀信心,预测市场将有超两倍的增长空间,这意味着从明年起进入恢复期后,每年需新增5万至10万台销量。GGII数据显示,预计203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将达到70.5万台,届时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国产占比将达到80.14%。

  不仅在国内市场,国产机器人在海外市场也正在取得重大突破。GGII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为17906台,增长14.95%。其中,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量为6637台,同比增长41.48%。

  经过多年的精心研发与打磨,协作机器人紧密结合中国产业的实际需求,在部分产品种类上实现了对国际品牌的超越。更为关键的是国产协作机器人已率先在日本市场打开局面,同时也成功进入美国、欧洲等地的汽车零部件产线及其他领域,突破了以往中低端的市场定位局限。

  海关总署、GGII数据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协作机器人出口数量为6356台,同比增长52.20%。预计2024年全年中国协作机器人出口数量占比将达到20.15%。

  在国内市场方面,内资厂商虽增长幅度有限,但与外资厂商形成鲜明对比。GGII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外资厂商增速为-13%,内资厂商增速则为2.83%。

  另外,从2024年前三季度主要工业机器人厂商在中国市场销量增速对比情况来看,外资厂商普遍下滑,而国产龙头企业逆势增长,且增长分化趋势愈发显著。

  首先,协作机器人占比首次突破10%。GGII数据显示,从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结构来看,预计六轴机器人销量占比为63.23%;SCARA机器人销量占比为23.83%;协作机器人销量占比为10.70%;并联机器人销量占比为2.23%。

  第二,TOP10厂商轮动频繁,国产机器人厂商份额逐年提升。GGII数据显示,在TOP10厂商中,2022年国产机器人厂商份额为15.35%,2023年国产机器人厂商份额为22.23%,预计2024年国产机器人厂商份额为26.60%。

  第三,TOP10占比突破小,行业陷焦灼与横盘。GGII数据显示,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2022年工业机器人TOP10厂商份额占比61.77%;2023年工业机器人TOP10厂商份额占比60.72%;预计2024年工业机器人TOP10厂商份额占比63.85%。

  回顾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历程,在市场渗透率提升之路上虽历经艰难,但如今已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得益于整个供应链企业的紧密协作,在性价比优化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张小飞看来,目前TOP10企业占比相对稳定,这既表明新企业不断涌现,未对其形成挤压,也显示出产业环境为各企业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空间,避免了头部企业过度垄断的局面。

  当前,机器人行业涌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张小飞期望,国产机器人能够显著提升在一些高难度领域的应用比例。另外,在高端应用领域,国产机器人一直面临重重困难,然而经过多年不懈地技术攻关,如今也已逐渐取得突破和进展。

  比如在焊接领域,弧焊机器人的内外资比例变化令人瞩目。GGII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国产弧焊机器人的市场占比将由2023年的47.02%增长至52.45%。而2024年外资弧焊机器人的市场占比则预计将由2023年的52.98减少至47.55%。

  受益于下游一般工业需求的释放,如钢构、船舶等,GGII预计,2025年弧焊机器人延续增长态势,国产化份额有望超过55%。

  值得一提的是,在焊接机器人领域,协作焊接机器人发挥了独特作用,部分企业已实现小规模批量出货。

  今年,具身机器人与人形机器人成为热门话题。不过,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机器人存在显著差异。

  具身机器人与复合机器人的特性更为契合,而人形机器人不仅具备行走能力,更在人机交互、自主学习、智能路径规划以及自我缺陷修正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能力。人形机器人能够在复杂环境中自动寻找最优路径,并且无需人工编程干预就能对自身问题进行识别与修复。

  目前,汽车产业是人形机器人能够真正拥有应用场景且有企业愿意投入资源进行研发的领域。特斯拉在这方面的探索具有标志性意义,它将汽车与人形机器人的技术基于相同的基础平台进行融合,实现了技术的跨界应用,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从成本角度来看,特斯拉的机器人大量采用中国生产的硬件,这使得中国企业在人形机器人领域面临着必须跟进的局面。小米、小鹏、比亚迪等企业已经积极投身其中,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不过,张小飞强调:“我们也应清醒认识到,在芯片和大模型等核心技术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仍存在差距。”

  从价格层面来看,马斯克预计人形机器人未来价格可能降至2-3万美金,甚至更低。当前,复合机器人价格较高,约30万一台,相比之下,人形机器人虽前期投入较大,但从长远来看,通用型人形机器人在功能集成和应用场景拓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未来随着规模扩大成本有望大幅降低。

  近两年,国际机器人企业格局也在发生变化。GGII数据显示,在2023年第四季度,安川中国区机器人业务营收超过发那科;在2024年上半年,安川中国区机器人业务营收再度超过发那科。(注:发那科的2023年第四季度为2024年的1-3月,2024年的上半年为2024年的4-9月;安川的2023年第四季度为2023年的12月-2024年2月,2024年的上半年为2024年的3-8月)

  某种程度来看,发那科与安川的市场地位变动给行业带来启示,无论国际还是国内企业,都需根据市场领域变化及时调整战略。

  当前,整个机器人行业正面临着较大的压力,尤其是机器人本体厂商所承受的压力尤为突出,包括上游供应链的成本压力、收款困难等问题。自2019年以来,中国主要工业机器人本体厂商毛利率、净利率总体呈下降趋势。张小飞认为,这是产业成熟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但也需企业关注成本控制与利润优化。

  在营收及销量对比方面,按销量计算,预计2024年国产机器人本体品牌市场份额超过55%,但按营收计算,与外资机器人本体品牌仍存在巨大差距。若要在全球市场真正占据优势地位,国产机器人企业需要在营收方面实现突破,这不仅需要提升产品附加值,还需要优化营销策略,降低边际成本。

  在零部件环节,以秦川机床、中大力德、双环传动、绿的谐波等减速器企业为例,虽然个别年份或季度可能出现波动,但总体毛利率仍呈下降态势。再比如在伺服&控制部分,由于其技术特性和市场竞争格局的不同,毛利率下滑情况与其他零部件有所差异,但整体利润空间也在不断压缩。

  对此,张小飞建议,企业需要深入分析成本结构,寻找降低成本、提升利润的有效途径,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据GGII不完全统计,2024年1-10月,中国工业机器人领域融资事必一运动官网件为55例,下滑28.57%,资金约29.5亿元,下滑30%。获得融资企业覆盖机器视觉、减速器、力传感器、伺服运控,强工艺焊接、打磨、装配等领域。

  在众多赛道项目中,机器视觉领域依然是吸金能力最强的。GGII数据显示,2024年前10月,机器视觉相关企业获得融资金额占比为31.86%,获得融资案例数量占比为34.55%。

  行业发展必一运动官网兴衰交替,张小飞博士指出,对于光伏和锂电行业,大家不要盲目认为其明年会陷入绝境。

  实际上,锂电行业明年整体出货量预计仍有30%以上的增长,若从储能角度来看,增长率更是高达55%,电力行业甚至能达到60%。尽管目前会有部分产能被淘汰,但行业头部企业在未来三年内仍有产能布局规划,且布局范围不仅涵盖中国,还将拓展至全球。

  在家电行业,家电面临着更新换代的需求,而我国1万亿的化债举措对30亿规模的相关产业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无论购买力如何变化,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升的追求始终不变。

  汽车零部件行业今年表现相对较好,但这主要得益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因为整个汽车市场总体处于下滑态势,而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却在不断提升。

  从行业对比来看,半导体行业是少数呈现正增长的行业之一,其他行业的增长态势则各不相同。在此背景下,很难简单判定选择和努力哪个更为关键,但对于企业而言,两者缺一不可。企业既要做出正确的战略选择,又要付出不懈的努力。

  就汽车及零部件,3C、新能源,半导体等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来看,股价表现有涨有跌,不能轻易判定哪家企业更出色,也不能简单归结为选择失误。对于长期发展、规模庞大且处于增长阶段的行业,企业须坚定不移地持续投入。

  当前,在半导体、汽车整车行业,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比例仅为5%-6%,何时能够实现突破是关键问题。

  就汽车整车行业来看,无论是在汽车的冲压、焊接、涂装还是总装等环节,相关企业都在积极参与其中,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张小飞最后强调,万物相互效力,让爱拼的人得益处。中国机器人企业若要实现强大发展,必须大胆创新、树立新标杆。

  文章出处:【微信号:gaogongrobot,微信公众号:高工机器人】欢迎添加关注!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产业发展年会上,天津宜科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宜科)凭借卓越的实力与突出的表现,斩获“2023-2024双年度移动

  凭借专业的大语音模型技术、智能迎宾和智慧服务等方面综合能力,成功入选多项权威机构发布的金融

  报告 /

  头部企业调研报告” /

  蓬勃发展 /

  的进化:开发门槛大降,大模型部署高性能低功耗兼得 /

  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成为推动产业升级与转型的关键力量。然而,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高效、灵活与可持续的发展?精益思维,这一源自制造业的管理哲学

  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一浪潮中,TPM(全面生产维护)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管理理念,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推动

  与AI视觉技术创新、市场应用以及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卓越表现,入选2023年

  出海先锋Top10”称号 /

  年度应用创新奖 /

  的升级与变革 /

  在AI的带动下越加火热,业界多认为相关产业进程或加速推进。成立于2022年的Figure AI一下就吸

  诞生已有30 余年,由技术验证期向初步商业化过渡,产品行动能力随技术突 破不断提高。人形

  深度报告 /

  CCLINK IE FIELD BASIC转Modbus TCP三菱PLC和变频器通讯案例

  Optimizing L Measurement Resolution for the LDC1312 and LDC1314

  【米尔RK3576开发板评测】+项目名称2、基于gstreamer + mpp硬件编码 实现摄像头推流

  【正点原子STM32H7R3开发套件试用体验】【主贴】- 基于STM32H7R3的远程隧道气压监测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