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打造运动新生态

必一·运动(B-sports):中安观察|“一飞冲天”蚌埠何来底气?-必一运动官网

必一·运动(B-sports):中安观察|“一飞冲天”蚌埠何来底气?

2025-05-08

  中安在线分,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位于蚌埠市的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提供的步进电机驱动电源电路等关键产品充当了重要角色,继续为神舟系列载人飞船发射保驾护航。

  科技创新的基因,催动一颗颗创新创业“种子”破土生长。2019年,以液体火箭发动机设计研发、装配测试和配套飞行为主营业务的九州云箭遇到了资金难题,同时为选址建设试验测试基地而苦恼。禹会区委区政府了解到这个信息后,决定给予5000万元投资,并提供了辖区的大洪山废弃矿坑建设试验场。“多方寻找,终于找到这一处废弃矿坑,非常适合我们建造火箭发动机试车台。”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石奇介绍,有了禹会区满满的诚意,企业果断选择落户蚌埠。

  踏入商业航天新赛道,蚌埠不是盲目选择,而是基于科学论证的选择:蚌埠曾是老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制造业基础积淀;全市集聚了众多国家级大院大所,比如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的MEMS传感器和陀螺仪、双环电子的精密电阻器、中电科40/41所的继电器和连接器等精密电子元件,在航天设必一·运动(B-sports)备、航天发射等领域有着广泛应用;拥有省级以上研发平台200多个,本地10余所高校及职教机构可为商业航天产业输送企业管理、数控、机加工等专业人才……

  布局产业新赛道,才能拓展产业新天地。为抢抓发展机遇,禹会区把商业航天作为全区四大主导产业之一,在2023年8月开工建设了中国·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这也是安徽省首个以商业航天为核心的专业化产业园区。如今,产业园全面进入收尾阶段,工人们正在忙着进行装饰施工和道路绿化作业,为产业园建设进行最后冲刺。

  走进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制造车间,记者看到一批防热产品正在进行加工处理、烘烤固化等流程。“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HIC防热材料,耐温大概在2100度,可以抗住飞行速度在11马赫左右的高音速飞行器与空气摩擦产生的热量,相当于给飞行器穿了一层坚固的‘防热衣’。”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洪晓露介绍。

  蚌埠凌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提供火箭及高速飞行器设计的全链条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禹会区以来,企业深耕防热设计及产品生产等领域,研发的HIC材料具有轻质、极低导热率、耐烧蚀等优点。目前该公司已建成三条先进的生产线和检测体系,以及一套非标大型力热试验服务平台和一套完备的材料研发中心,与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空研究院等均有业务往来。“积极探索技术创新,以科技力量驱动产品和服务的不断迭代升级,助推蚌埠商业航天产业高质量发展。”洪晓露说。

  为加快培育产业制造创新平台,除了依托安徽北方微电子研究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和四十一研究所等驻蚌科研院所,蚌埠还选择和航天领域专业大院大所“联姻”:与中国航天唯一的综合性总体院——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深入合作,高质量编制完成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锚定重复使用火箭发动机、航天级关键材料、动力系统共享测试服务等细分赛道,为全市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找准了“赛道”;加大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合作力度,深入开展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合作……“如果没有大院大所的技术、资源等支持,想形成商业航天产业生态那是不可能的。通过依托大院大所的支撑,加快技术合作与成果转化,助力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加速集聚。”禹会

  当初科技种子“破土而出”,如今“创新雨林”蔚然成势。九州云箭建成投用大洪山火箭发动机试验场,并成功研制出“凌云”和“龙云”两款液氧甲烷发动机,经历了万秒以上整机试车,实现了我国在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变推力技术上零的突破;深蓝航天推出国内首个、2027年载人飞船首次亚轨道载人旅行飞船船票预售,未来执行该亚轨道飞行任务的深蓝航天可回收火箭“星云一号”将在蚌埠生产……

  为促进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蚌埠依托“资本+政策”的配套措施,推动规模50亿的安徽和壮高新技术成果基金、规模20亿的安徽省新一代信创产业基金全力支持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基金的撬动作用,助力资本与产业深度融合,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目前已投资星河动力等多个商业航天产业项目。

  除了存量基金外,蚌埠进一步瞄准商业航天产业链各环节,设立更加聚焦产业发展的专项基金。在2024年初,蚌埠禹投集团、蚌埠投资集团、国新国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方共同发起设立商业航天专项基金——安徽新蚌禹启航星箭创业投资基金,规模为10亿元,分两期设立,主要用于投资商业航天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标的。

  “专项基金的主攻方向更明确、更精准,与产业发展、项目招引、企业创新等紧密关联,能够有效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蚌埠禹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利用商业航天专项基金撬动作用,引入通导遥一体卫星制造、卫星通信、液体火箭发动机、SAR卫星研制和卫星数据服务等细分领域企业,初步构建覆盖“卫星研发设计—核心部件制造—运载发射保障—数据应用服务”全链条的空天信息产业生态集群。

  在蚌埠商业航天产业园规划建设初期,为方便企业后期生产,根据企业特殊需求,产业园为九州云箭、凌空天行、深蓝航天、椭圆时空等企业进行了定制化厂房建设。“目前深蓝航天已入驻并投产,九州云箭、椭圆时空已进场装修和施工,凌空天行厂房已竣工验收,通过倒排工期,确保厂房尽快交付给企业使用。”蚌埠禹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位于商业航天产业园的深蓝航天新厂房内,技术人员正在调试激光高能焊接机械臂,对火箭燃料贮箱底座进行焊接。“贮箱直径3.3米,高5米左右,但箱壁是只有1.5毫米厚的不锈钢,普通焊接容易造成变形,通过激光焊接更容易控制误差。”深蓝航天蚌埠基地负责人刘明亮介绍,公司下一步将合理利用好新厂房空间,加快建设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万元。

  蚌埠扎实的制造业基础,也为全市商业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4月23日上午,在禹会区大洪山试验场,随着一声巨响,九州云箭进行了今年来第35次火箭发动机校准性测试。“今年上半年正在全力保生产,完成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14台发动机订单的交付。”安徽九州云箭航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负责人邢斌介绍,“目前我们研发人员中有30%左右来自蚌埠,生产线%本地化。”为做好人才保障,蚌埠与市内高校开展必一·运动(B-sports)逐梦星海·才聚珠城——“生”临“企”境航天产才融合双选活动,为行业人才赋能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据介绍,蚌埠每年更新《市级产业扶持政策清单》,通过完善固定资产投资补贴、设备融资租赁贴息、人才专项支持等政策,强化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和要素保障,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让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高度协同、密切配合。“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环境,积极构建校企合作、银企合作、社企合作等平台,提升人才、资金、政策等服务保障,为产业集群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王宏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