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竞赛为期2天,来自全国各地28家单位,近百名焊接高手在赛场上展开激烈角逐,通过理论知识考核和实际操作比拼,充分展示焊接领域的精湛技艺和创新成果......”5月21日至5月22日,2025年中国技协全国职工焊接职业技能竞赛在济南市长清区圆满闭幕。
这场国家级赛事,距离长清区首届职工焊接技能大赛仅过去九年。从服务区域企业的技术比武到构建国家级技能竞赛平台,长清区总工会在赛事领域不断突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其中的“蝶变密码”更是值得深入探究。
长清区素有“压力容器之乡”“铆焊之乡”的美誉。改革开放40多年来,经过几代企业家的努力打拼,全区压力容器产业从最初的乡村小作坊,逐步发展成为闻名四方的产业集群。目前,长清区压力容器制造及配套企业已发展到百十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压力容器的制造离不开焊接技术,长期的产业发展使得长清区积累了丰富的焊接技术经验和大量的焊接人才。自压力容器产业萌芽之初,老一辈匠人便将手工焊接的精湛技艺倾囊相授,形成了独特的“师徒制”传承模式,这也成为支撑这一产业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山东华昱压力容器股份有限公司打造城市智慧供热系统;山东国辰实业集团海水淡化设备技术水平领先全国;山东北辰机电设备股份有限公司成为全国首家取得A6级板式热交换器安全注册证的企业;山东国舜集团的环保工程省内龙头、全国前三;济南迈特力机械有限公司金属结构件远销海外;济南冶金化工设备有限公司为国内近百家钢铁焦化企必一运动官网业加工制造设备,并出口巴西、伊朗等20多个国家......各项权威性技术的持续强化,让长清焊接产业根基愈发稳固,成为行业发展的标杆与引领者。
为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实用型焊接技能人才队伍,从2016年起,长清区总工会已成功举办六届职工焊接技能大赛。随着一届又一届区赛的举办,比赛的规模、影响力和水平都在不断提升,比赛工种从最初较为单一的电气焊,逐渐增加了手工钨极氩弧焊、手工焊条电弧焊等多个工种,参赛选手也从最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后来的几百人,参赛企业覆盖了全区大部分机械加工企业。在办赛形式上,长清区总工会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技能大赛+赛前培训、赛后技术交流、专家点评、企业家讲解、职工介绍经验”的“1+5”模式。通过区赛的磨砺,长清区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焊接技能人才。截至目前,全区已评选产生“焊工之星”约80余名,“长清工匠”126名。这些技能人才成为了长清区焊接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为承办更高规格的赛事积累了经验。
在成功举办多届区赛,积累了丰富的办赛经验和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的基础上,长清区总工会敏锐捕捉到产业升级与技术交流的深层需求,正式启动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压力容器专业委员会的筹备工作。这一战略布局,既是对区域焊接产业底蕴的自信彰显,更是推动国内压力容器制造技术标准化、高端化的重要实践。2023年12月28日,中国职工技术协会压力容器专业委员会正式成立,半年时间开展各类焊接、压力容器行业技术比武、岗位练兵活动40余场,超万名职工踊跃参与。与此同时,长清区总工会同步谋划向着更高层次的赛事迈进。2024年7月16日,济南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焊工选拔赛在长清区开幕。对于长清区总工会来说,承办市赛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也是一次展示自身能力的机会。为了确保市赛的顺利举办,长清区总工会全力以赴,从比赛场地的选择和布置,到比赛设备的调试和维护,再到比赛流程的设计和安排,每一个环节都精心策划、反复打磨。市赛的成功举办,让长清区总工会在赛事承办方面得到了上级部门和行业的认可。
2025年,中国技协全国职工焊接职业技能竞赛的承办任务花落长清。承办国赛不仅是赛事组织能力的考验,更是区域产业资源整合能力的集中体现。为了承办好本次国赛,长清区总工会全方位统筹协调,构建起“工会搭台、企业参与、院校支撑、多元联动”四位一体服务体系。
工会搭台:由中国职工技术协会(中技协)构建起大赛筹备框架。成立由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牵总头,工会骨干、行业专家、技术能手组成的专项工作组,划分竞赛组织、设备保障、后勤服务、宣传推广等8个职能小组,建立“日调度、周会商”机制,多次召开筹备会,协调省市区10余个部门完成场地改造、风险防控等40余项具体工作,形成10万余字筹备文档,确保赛事全流程无缝衔接。
企业参与:依托山东华昱打造30个ISO3834标准焊接工位,引入山东奥太WSM-400智能焊机、烟尘净化系统及实时监控设备,将车间升级为“智能赛场”;企业同步开放实训基地,为全国28支代表队提供免费赛前训练,消耗焊丝、板材等材料超5吨,实现“以赛促产”的双向赋能;依托企业食堂建立“赛事餐饮中心”,针对焊接工种劳动强度大的特点,定制高蛋白低脂套餐;为省内外选手提供标准化客房,配备焊接劳保用品自助领取场地,并提供实操-住宿场地往返车辆,实现“食住行训”一站式服务。
院校支撑:与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深度合作,由学院焊接教研室主任王希保担任大赛总裁判长,组建12人国家级裁判团队,将ASME国际标准转化为评分细则,开发源自企业真实案例的实操试题,确保赛事技术评判的专业性与产业贴合度。
多元联动:联合长清区融媒体中心构建“电视+报纸+新媒体”宣传矩阵,邀请省市电视台等10余家媒体深度报道,赛前发布赛事预告,赛中开启线上直播,赛后推出“焊接工匠访谈”,形成“赛前预热—赛中传播—赛后沉淀”的全周期传播链条。
从“区赛练兵”到“国赛舞台”,长清区总工会用九年时间将技术比武的“星星之火”转化为产业升级的“燎原之势”,书写了一段“产业筑基、赛事搭台、人才唱戏”的发展传奇。其“蝶变密码”的核心,在于将技能竞赛与产业升级、人才培育、区域发展深度绑定,形成了“以赛促训、以训提技、以技强产”的闭环生态。这一模式不仅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了样本,更为加快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提供了“长清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