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打造运动新生态

必一运动: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重庆底气何在?-必一运动官网

必一运动:观察|剑指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重庆底气何在?

2025-07-28

  穿梭于街巷的电动车,深度融入百姓生活,是便民出行与末端配送的重要载体,其产业已成为我国举足轻重的民生产业。

  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仅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保有量就达4亿辆,市场潜力巨大。

  今年7月,《重庆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正式出台。这是重庆首部聚焦智联电动车产业的政策文件,明确提出2027年建成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的目标。

  这份行动计划不仅勾勒出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的发展蓝图,更折射出这座工业重镇在新能源与智能科技融合赛道上的雄心。

  其背后,坚实的政策支撑、广阔的市场前景与雄厚的产业基础,共同构筑了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护城河”。

  市经济信息委汽车处副处长罗滕飞分析,从政策层面看,国家引导与市场驱动共同推动电动车转型,尤其是电动自行车需提档升级、规范管理;从市场接受度与消费趋势看,主打休闲娱乐的高端电动摩托车市场占比持续提升,轻便型电动摩托车保有量大,需求持续旺盛。

  作为工业重镇,产业链完整性与集聚效应是重庆最核心的优势。2024年,重庆已形成从整车制造到零部件配套的完整产业链条,全市电动车产量达300万辆,本地配套率超过60%,电机、电控、车架、灯具、仪表等总成已基本实现就近配套。

  龙头企业的集聚更添底气。雅迪、爱玛、台铃等龙头企业,先后在渝西地区布局。数据显示,三者全国产量占比合计超70%。

  “布局渝西地区既能依托重庆的成熟配套体系,又能便捷辐射成都市场,贴近供应链与消费端。”罗滕飞表示。

  与此同时,重庆传统龙头摩企宗申、隆鑫、鑫源等也在加速电动化转型,深耕电动摩托车赛道。“我们从2016年起深耕电动摩托车研发,产品涵必一·运动(B-sports)盖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及氢能源车型,已成功推出EX系列、ES系列等多款车型,远销拉美、非洲、亚洲等地。”宗申森蓝有关负责人介绍。

  鑫源的展厅里,多款电动摩托车同样吸睛。其负责人表示,目前企业具备年产摩托车整车50万辆、发动机100万台的能力,以及摩托车核心零部件的冲压、焊接、涂装、精加工全流程制造能力。今年针对海外市场研发的多款电动车新品,将亮相意大利EICMA米兰国际摩托车展,期待收获佳绩。

  罗滕飞透露,当前,全市电动车产量正处于快速上量阶段,今年力争突破500万辆。

  在重庆铜梁区,爱玛西南制造基地项目一期约300亩已经全面投产,二期约800亩即将投产。

  就在今年4月,爱玛与重庆市铜梁区政府还联合启动“爱玛全球智造与运营中心”,进一步推动电动车的数智化转型,提升生产效率,优化供应链管理,为全球消费者提供更加优质、智能的电动车产品。

  而在《行动计划》中,技术创新被放在突出位置。根据规划,重庆将建立产业技术创新平台,支持企业申报市级、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

  具体目标包括:建成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建成产业合作发展平台1个、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1个、市级制造业中试平台3个。

  最具前瞻性的,是“产业大脑”建设规划。基于“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和高频应用场景,解决行业共性问题。

  “产业大脑将整合研发、生产、供应链、销售全必一·运动(B-sports)链条数据。”专家解释,比如通过分析不同市场的产品故障数据,可以快速定位设计缺陷;监测供应链信息,能提前预警零部件短缺风险。

  市经济信息委透露,目前,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大脑项目已正式立项,将加快打造完成,赋能全市智联电动车产业发展。

  此外,重庆已引进智联电动车产业全球发展联盟等专业机构,正协同引进智联电动车领域相关配套企业,推动智联电动车全球产业基地建设。

  接下来,重庆也将率先在本土市场开展示范应用,借助智联电动车数据服务系统,打造监管服务平台,提升车辆数字化管理能力。

  例如,针对蓬勃发展的配送行业,重庆计划加快开发符合配送行业需求的共享智联电动车产品,支持开展“智联技术+专用号段”示范应用。

  据了解,未来配送行业的智联电动车产品将接入监管服务平台,通过移动通信收集实时数据,加强行业智联,提升车辆安全性。

  《行动计划》明确了重庆的目标市场:瞄准国内电动摩托车市场,同时聚焦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潜力巨大的海外电动车市场。

  2027年、1500万辆年产量目标——这是2024年产量的5倍,展现了重庆的决心和魄力。

  在产品层面,重庆支持整车企业依靠北斗、移动通信、智能计算为代表的自主信息技术,持续提升产品智联化水平;鼓励导入更多中高端车型在渝生产,提升续航里程、辅助驾驶能力和感知交互水平。

  在制造端,推动整车企业进行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建设未来工厂,目标是到2027年完成整车企业全要素、全流程、全生态数字化转型,同步支撑国内和国际市场发展。

  全球服务能力建设亦被列为重点。重庆支持整车企业建设智联电动车全球运营中心,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布局数字化产品销售、物流保障、售后服务网络,不断提升重庆智联电动车品牌的全球影响力。

  物流保障上,重庆计划为电动车出口提供定制化物流解决方案。同时鼓励企业共享海外渠道资源,协同开展合规认证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而且重庆向东,长江黄金水道联通中部地区和长三角;向西,通过中欧班列直达欧洲;向南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辐射东南亚、南亚,与《行动计划》中聚焦的东南亚、非洲、拉丁美洲等海外市场高度契合。

  产业链协同发展上,重庆将重点支持渝西地区做大做强智联电动车智造基地,支持两江新区等地加快构建智联电动车产业服务体系,推动各区域加强协同,形成发展智联电动车产业的合力。

  从长江之畔驶向全球舞台,重庆智联电动车产业正以时不我待的节奏,加速奔跑。

  “以重庆作为智联电动车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产业工业制造基础,也具有广阔的应用场景和应用需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主任刘江对此充满期待。在他看来,重庆必将成为未来中国电动车发展生产和消费的大市场、大基地。

  到2027年,当1500万辆“重庆造”电动车,从山城驶向全国、驰骋全球,恰是重庆以传统摩托车产业为深厚根基,聚力打造“全球智联电动车产业基地”的生动注脚,既镌刻着工业基因的传承,更跃动着智联时代的转型脉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