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打造运动新生态

济宁:4家企业老总共话“新能源船舶创新应用高地”-必一运动官网

济宁:4家企业老总共话“新能源船舶创新应用高地”

2025-08-01

  产业链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品牌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标志。7月30日,济宁市政府新闻办策划的“产业链上的山东好品牌”系列现场记者见面会首场在邹城市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数智控制中心举行。

  从绿色智能船舶建造到自动化码头智慧赋能,从高端船用涂料的创新保障到机器人自动化处理……新能船业、珞石机器人、龙拱港、奔腾漆业等4家产业链核心企业老总,聚焦济宁新能源船舶产业全景生态,介绍新能源船舶产业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态势。

  近年来,新能源船舶建造在邹城异军突起,并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这主要源于济宁能源发展集团联合中集集团、宁德时代和武汉理工大学打造的全国首个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

  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强介绍:“公司每年可建造2000 - 5000吨级内河船舶240艘、修理改装100艘。”公司坚持“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理念,主推90米LNG动力集装箱船等4种标准化船型。首创船型实现新能源动力等4项突破,船阻降6%、节能3%、自重降5%,污染物排放降超90%、碳排放降15%,纯电船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在打造新能源船舶创新应用高地上,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是链主企业。张强介绍,公司将深度赋能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示范基地建设,积极推动内河航运绿色转型,响应“气化运河”“电化运河”战略,助力“双碳”目标;促进船舶标准化与多式联运,提升航道必一·运动(B-sports)效率、降低成本;带动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形成产业链条。

  作为国家高速高精度工业机器人链主企业,珞石(山东)机器人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工业机器人及柔性协作机器人整机销量超8000台,其中柔性协作机器人出货量位居国内第一。

  公司董事长庹华介绍,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攻关“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依托自主可控的机器人全栈技术,开发了国内最齐全的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系列化产品,服务各行各业。

  在推动新能源船舶创新应用高地上,庹华表示,珞石机器人将使出“看家本领”,以“硬核科技”赋能港口装备制造智能化升级,为港口大型装备(如岸桥、场桥、船舶部件)制造中的智能焊接、柔性打磨、重型部件高精度装配等关键工艺难题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提升船舶制造能力与效率。比如,在高端船舶焊接场景,引导船厂引入免示教智能柔性协作焊接机器人,实现高端场景国产机器人落地与规模化推广。

  “公司将积极支持新能源船舶发展,优先为新能源船舶提供换电服务,助力内河航运绿色转型。”济宁港航龙拱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亚林介绍。

  龙拱港是山东省重点打造的智慧化、绿色化内河港口示范港口,拥有山东省首家内河水运海关监管场所,配备全自动化无人码头系统,支持24小时智能化作业。

  王亚林表示,龙拱港将全面拥抱新能源船舶生态链,进一步提升智慧化水平,加速推进无人码头建设,实现24小时无人化作业;推动绿色化转型,为新能源船舶提供专属泊位和快速通道;强化多式联运协同,以“河海联运枢纽”为定位,整合数据,实现货物“一单到底”全程追踪。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山东奔腾漆业股份有限公司全力打造新型环保涂料和树脂生产基地,持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引入并升级智能化装备,生产效率显著提升。

  “新能源船舶需要大量涂装服务,为公司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公司非常重视这样的发展良机。”山东奔腾漆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来媛媛介绍,公司将依托产业链优势,为新能船业内河新能源船舶制造提供定制化涂料解决方案,保障船舶安全运行、延长寿命;匹配智能化生产线,提升涂装效率。比如,针对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的不同水文、气候条件,优化涂料的抗冲击、耐冲刷性能,为河海联运体系提供涂层防护保障。

  今年以来,济宁坚持实体经济为本,把“链长制”作为推进工业经济“头号工程”的关键举措。新能源船舶产业链围绕“链主”企业山东新能船业有限公司,完善配套体系,强化协同效应。目前已建成全国首个内河标准化新能源船舶制造基地。7月18日,省政府批复的规划又提出以济宁港为核心布局内河港口群。济宁正聚焦“枢纽城市”机遇,打造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发展内河新能源船舶装备产业,前景广阔。

  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马爱国表示,未来,济宁将继续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能源船舶创新应用高地。优先保障“链主”企业重大项目要素需求,支持企业改造升级;围绕“链主”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积极组织开展融链固链对接活动,精准匹配供应链需求和产能,推动实现协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