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十四五”以来,中国工业经济规模持续增长,活力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十五五”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将加速演进,工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为“增长引擎”的保障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在新发展格局中,作为“创新载体”的关键作用也将更加不可替代。
《中国工业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工业由大变强的关键时期,“变强”的难度会高于“变大”,之前形成的宝贵经验、积累的物质财富是成为工业强国不可或缺的基础。要实现工业强国的目标,“十五五”时期要着力推动进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完善现代化工业产业体系,构筑必一运动官网应对新挑战的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必一运动官网现新型工业化。“十五五”时期是中国工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构筑中国式现代化强大物质技术基础的关键时期,这使得工业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备受关注。
《报告》课题组认为,受技术和市场不确定性等因素影响,新型工业化不可能按照传统路线推进。这需要强化竞争政策在政策体系中的前置作用和基础性地位,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提供稳定预期,尤其是通过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的实施效率,维护公平竞争环境,推动工业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现创新驱动发展。
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7月中旬,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2025年工作要点》,提出健全制度、夯实基础、技术赋能、标准建设、生态培育五大方面17项具体举措,为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地方层面,随着“十五五”规划目标的明确,各地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了新型工业化相关时间表。比如,江西提出,到2027年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明显进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左右。
作为广东省首个专精特新总部基地,深圳宝安区成为“小巨人”企业的聚集地,基地在资金支持、人才引进、产业链对接等方面提供全方位赋能,助力企业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数据显示,目前深圳“小巨人”企业总数达1025家,新增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首位。
“十四五”期间,面对工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变化,我国适时调整政策措施,工业企业推进技术改造和市场开拓,科研机构加快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动了中国工业规模的进一步扩张。2024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较2023年提升1.2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40.5万亿元,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这一成绩表明,中国制造业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时,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40%,进一步夯实了国民经济的基础。
为此,《报告》建议,要进一步明确产业安全政策和竞争政策的重要地位,界定产业发展政策制定和实施部门、产业安全管理部门与竞争政策实施部门之间的权责界面和工作接口,使发展目标与安全目标达到综合优化和合理兼顾,避免政策实施中的目标冲突、相互掣肘和合成谬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不断发展,传统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需求,我国迫切需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和高质量的特征,充分体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在新质生产力概念提出后,全国也加快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部署安排。与此同时,中国工业部门的产业边界和技术体系的快速变化,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创造了条件。
华中农业大学高泽霞团队在无刺草鱼培育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不仅解决了消费者在食用草鱼时的困扰,也为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
2012年—2021年,团队成员在实验室中反复进行“挑刺”实验,经过近10年的努力,团队终于找到了控制肌间刺发生的关键基因,并成功培育出无刺草鱼。无刺草鱼的成功培育为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未来,这项技术有望被应用于更多种鱼类,进一步提高鱼类的食用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这一案例是通过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展现了高校科研成果对产业的推动作用。”一位科研人士如此评价。
《报告》指出,当前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创新密不可分,科技创新成果只有在产业中具体应用才能最终形成新质生产力。以创新要素赋能新质生产力需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的不断发展同样可以提升要素的质量,推动生产技术和生产要素不断升级。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确保产业体系的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是核心要义。我国是世界上产业门类最为齐全的国家,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和666个工业小类,但在核心零部件、关键材料等方面对进口依赖度较高,相关产业链断链风险较大。
在这一背景下,《报告》提出,随着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体系加速重构,发达国家“产业回流”、发展中国家“产业分流”,面对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不断打通堵点断点,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产业链的全面革新,加快补链、延链、升链、建链的步伐,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进一步实现产业体系安全稳定,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保障。
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通过数智化技术、绿色能源使用和资源循环利用等创新举措,成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智能制造的典型。
在制造力方面,奥迪一汽超级智能生态工厂以数智化技术为核心驱动力,构建了覆盖冲压、焊装、涂装、总装、电池五大车间的全流程智能制造体系。其中,焊装车间采用824台KUKA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率达100%,每秒可完成1—2个焊点,精度高达0.1毫米;车间自动化率高达86%,关键工序实现100%自动化。
该生态工厂相关人士介绍,目前生态工厂产业配套完备,半小时车程可找到组装一台车所需的一半供应商,这体现了我们产业体系的完整性。
在市场看来,建立体系完整、规模超大、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技术水平先进的工业体系是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任务,也是现代化的立身之本,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十五五”时期要实施针对性措施,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先进性和安全性。
《报告》建议,要脚踏实地做强基础产业,夯实现代化国家实体经济基础。强化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基础软件的“补课”,制定长期支持政策和稳定投入制度,夯实现代产业体系根基。聚焦力量擦亮名片产业,引领中国产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继续做强做大高铁、核电、海装、工程机械等优势产业的产业链,扩大名片产业对上下游技术升级的溢出效应。推动优势产品出口和优势产能 “走出去”相结合,将国内市场优势转化为全球市场优势。加快未来产业布局,力争在新一轮产业的高起点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