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司价值,增强投资者回报,保障投资者权益,杭州凯尔达焊接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5年4月25日发布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2025年上半年公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相关工作,具体内容如下:
公司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目前国内同时具有自主研发、自主可控工业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焊接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的终端客户所处行业主要集中于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动自行车、医疗器械、重工、船舶制造、电弧增材制造、金属家具等行业。
公司持续聚焦焊接机器人主业战略深化与经营质量提升,工业机器人相关产品主要定位中高端市场,通过持续优化核心技术及完善产品矩阵,积极应对结构性市场调整。
受市场因素影响,公司2025年半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1,571.83万元,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公司工业机器人实现销售收入21,738.69万元,同比下降2.70%,工业机器人销量2,371台,同比减少105台,其中自产机器人销量975台,同比减少174台,但较2024年下半年环比增加656台;工业焊接设备实现销售收入7,508.92万元,同比下降4.19%。
公司将持续以技术驱动巩固焊接机器人领域的优势地位,聚焦核心业务拓展、产业链延伸、技术研发升级及人才储备优化。以工业焊接应用为切入点,进一步扩大机器人整机业务规模,提升自产机器人整机的应用比例。从焊接领域延伸至通用工业机器人市场。同时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组织能力,提升生产与供应链管理效率,具体内容如下:
1、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巩固公司在焊接机器人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同时公司将持续提升伺服焊接机器人市场份额,进一步深化在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弧增材制造等领域的国产替代。
2、在工业焊接设备领域,公司将会把现应用于工业焊接机器人的伺服焊接技术、超低飞溅焊接技术进一步应用于半自动伺服焊接、超低飞溅焊接产品,巩固公司在工业焊接设备领域的竞争优势,提升我国工业焊接设备的品质与性能。
同时,进一步推广公司自有品牌,力争在海外市场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及市场占有率,提升工业焊接设备的整体盈利水平。
3、在智能机器人领域,公司在巩固现有主业的基础上,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把人形机器人产业作为一个新的战略发展方向,加大在人形机器人关键核心部件产业链的布局。公司在设立全资子公司杭州凯尔达人形机器人有限公司后,2025年1月,通过对杭州凯必一运动官网维力传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凯维力传感”)的控股投资,进一步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链。后续借助公司完善的管理体系、完备的生产能力和成熟的产品导入体系,将进一步加快凯维力传感对于高精度六维力/力矩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布局。
公司依托现有客户基础,深入挖掘汽车(含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电动自行车、医疗器械、重工等传统优势领域的市场潜力。2025年上半年,面对工业机器人行业呈现市场结构性分化的态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布局国内外市场,大力开拓细分市场和增量市场,不断拓宽业务领域和客户群体,品牌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在国内市场,公司凭借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在多个重点行业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国际市场,公司逐步加大拓展力度,通过参加行业展会、加大产品推广会举办力度等方式,提升品牌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
2025年上半年,公司持续加强募投项目管理,在募投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募集资金管理规定,审慎使用募集资金,切实保证募投项目按规划顺利推进,以募投项目的落地促进公司主营业务发展。
公司高度重视股东的投资回报,努力为股东创造长期可持续的价值。积极维护全体股东利益,通过多种方式回馈投资者,增强投资者信心。
2025年6月,公司根据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关于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议案》实施了2024年度权益分派,合计派发现金分红总额31,412,061.00元(含税),占2024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为100.55%。
自上市以来,公司为股东提供持续、稳定、合理的投资回报,连续4年实施现金分红,每年现金分红占当年合并报表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的比例均超过50%,累计现金分红总额已超过1亿元。
未来,公司将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综合考虑整体战略规划、业务发展状况、公司财务状况等,继续平衡资本开支、经营性资金需求与现金分红、股份回购的关系,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落实打造“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
公司针对工业机器人及焊接行业和市场发展动态,逐步探索并明确研发方向及产品演进路线,建立健全研发体系和研发管理制度,加强对研发组织管理和研发过程管理,不断强化工业机器人整机技术、机器人系统应用技术、高性能焊接技术的积累。公司拥有实力雄厚的研发团队,具备出色的创新能力以及一流的研发设施和实验条件,使公司在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公司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已经形成了以工业机器人技术及工业焊接技术为核心的焊接机器人应用及工业焊接设备的成套技术,积累了深厚的技术储备和丰富的研发经验。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情况如下:1、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研发聚焦协作机器人及焊接技术领域,重点推进“协作焊接机器人系统技术研究及应用”、“协作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协作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等多项研发项目,并已取得一系列进展:成功设计试制国内首创的末端中空协作机械臂,其搭载的中空焊枪具备更强适应性与更高灵活性;同步设计试制了基于碳化硅功率平台的便携式焊接电源,具备体积小巧、重量轻便、集成适配性强等优势。目前,各项目均按计划稳步推进。
2、在工业焊接设备领域,公司持续对新型逆变式切割机系列项目、新型逆变式手工焊机系列项目、新型逆变式数字化气保焊机系列项目、新型逆变式氩弧焊机系列项目进行研制。报告期内完成大功率碳弧气刨焊机研制、双电压药芯自保及实芯气保半自动焊机研制、管道专用超声波氩弧焊机开发以及数字化氩弧焊送丝装置研制,不断完善公司工业焊接设备产品线,提高市场竞争力。
3、在传感器领域,公司研发聚焦基于MEMS技术的智能传感器,重点推进“MEMS硅结构六维力传感器研究及其应用”、“高精度高动态响应谐振式力/力矩传感器”,产品方案采用先进的MEMS设计和晶圆级批量加工技术,实现多维力敏感元件多原理融合感知,通过简易工艺实现复杂敏感结构的晶圆级批量制造,有望提升多维力传感器的大批量制造水平,同时降低成本。报告期内传感器相关产品尚处于研发阶段。
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为2,110.98万元,同比增长21.62%,占2025年半年度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69%;研发人员数量共110人,占公司总人数的22.45%。
目前,公司在研项目合计23项,包括“协作机器人焊接技术研究与系统开发”、“协作机器人控制技术研究”、“弧焊机器人应用集成技术研究”等项目,预计在研项目总投资规模超过1亿元。报告期内,公司(含子公司)新增国家授权专利15项,其中新增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外观设计专利2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项。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含子公司)已累计拥有知识产权172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
公司将不断深耕于焊接机器人及工业焊接领域,扎实研发,开拓创新,助力制造业自动化和智能化,为世界提供“中国智造”的先进产品与技术。
公司董事会致力于构建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正确处理好与投资者的交流互动关系。公司积极开展投资者关系管理工作,与投资者保持良好的互动交流,切实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为股东提供准确的投资决策依据。通过信息披露、接待投资者来电、来邮、来访、e互动平台等渠道,公司实现了多渠道、多平台、多方式投资者关系管理。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举办了2024年度暨2025年度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组织或参加各类投资者交流活动8场,覆盖投资者超100人次;发布投资者关系记录表4篇,及时回复投资者e互动提问12条,有效促进投资者公平地获取公司信息。
下半年,公司将积极组织半年度报告业绩说明会,同时根据行业特性、投资者需求和公司实际情况灵活组织季度业绩说明会,覆盖线上线下投资者,重点解读公司经营业绩、研发进展、市场布局及分红政策等。通过信息披露、“上证e互动”平台、公司邮箱、投资者专线、业绩说明会、接待投资者现场调研、反向路演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深化投资者沟通力度,确保投资者问询及时响应,使投资者全面了解公司运作模式、经营状况、发展战略等情况,增强投资者对公司的认同感,树立公司在资本市场的良好形象。公司将进一步强化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保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为股东提供准确的投资决策依据。
报告期内,公司结合自身不断发展的需求,依据《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等相关规定,持续优化公司治理结构,遵照内部治理制度,逐步规范公司内控体系,优化管理审批流程,合理防范各类经营风险,不断提升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水平,切实保障公司和股东的合法权益,为公司持续、稳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信息披露方面,公司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监管机构的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坚持真实、准确、完整、公平、及时的信息披露原则,不断提升定期报告和临时公告编写质量,通过公司公告、投资者交流会、业绩说明会、上证e互动、电话、邮件等诸多渠道,保持公司营运透明度。
为了进一步建立、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充分调动核心团队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核心团队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使各方共同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确保公司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在充分保障股东利益的前提下,公司于2024年4月推出《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启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制定了详细的业绩考核指标,实施考核管理办法对员工进行严格考核,确保被激励对象与公司、股东方利益保持一致,形成良好的共担共享约束机制。2024年,公司已实现净利润4,466.14万元(剔除股份支付费用影响),达到公司层面2024年考核指标的触发值。2025年6月23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等议案。2025年7月17日,公司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八次会议和第四届监必一运动官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预留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等议案。根据会议决议,公司《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以下简称“《激励计划》”)设定的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已经成就。截至目前,公司已按照《激励计划》的相关规定为符合条件的26名激励对象办理归属相关事宜。
公司将结合短期与长期目标,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实施定制化的绩效评价及薪酬激励方式、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等,持续强化管理层与股东的利益共担共享约束,确保公司管理团队与业务骨干团队的长期激励与约束机制,推动管理层与全体股东的利益一致与收益共享。
2025年上半年,公司系统性组织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相关人员参加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浙江上市公司协会举办的专项培训共计4场次,通过邮件等多种方式及时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传递最新监管动态。公司将及时向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传达监管精神并普及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积极组织管理层参与上交所等监管机构举办的各类培训,加强学习证券市场相关法律法规,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关键少数”的履职担当和规则意识,严守合规底线。
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各项措施均在顺利实施中,公司将持续关注投资者意见建议,推进“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相关工作,提升经营效率和效益、坚持规范运作、加强投资者沟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公司将持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回报、提升投资者获得感,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稳定健康发展。
本报告所涉及的公司规划、发展战略等系非既成事实的前瞻性陈述,不构成公司对投资者的实质承诺,未来可能会受到政策调整、国内外市场环境等因素影响,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敬请广大投资者谨慎投资,注意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