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港区铆足干劲、抢抓机遇,紧紧围绕创新发展理念,聚焦“6211”(6个百亿级以上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2个百亿级以上物流产业集散中心、1个百亿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园区、1个百亿级以上数字贸易创新服务基地)产业发展布局,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区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能。
走进秦皇岛金昱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线上一派繁忙。刚刚下线的层压机设备,经过检查、打包,即将发往国外,应用于光伏电池组件生产。目前,公司年产层压机设备达到800台,服务于全球210多家新能源企业。抢占市场的法宝,源于公司在生产技术上的不断创新。
长期以来,层压机平板电加热技术一直被国外垄断。金昱公司组建30多人的研发团队,历经一年多的试验与攻关,最终自主研发的层压机平板电加热技术替代了原有油加热技术,解决了“卡脖子”难题。如今,公司最新研发的电磁加热技术也即将应用到生产领域。
位于海港经济开发区的中管美城(秦皇岛)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是河北省新型建材领域和新能源行业的领军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国内首台6500匹磁悬浮热泵产品和数智化抽油机节能控制设备已全部量产。公司计划在两年内建成8个国家级实验室,涵盖量子、氢能检测、热物理学等实验项目,加速行业的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进程。
“我们将结合企业自身特色,将流体动力学、氢能、光量子学融为一体,开发平均节能率达到40.3%的世界领先产品。”公司总裁梁力表示。
海港区将技术创新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引擎,打出“组合拳”,在人才引进、科技成果转化、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鼓励企业开展前沿技术攻关,破解技术难题,开辟新赛道,实现从“0”到“1”的突破。
今年上半年,海港区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小巨人”企业2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累计达到54家,成为区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澎湃动能。
8月1日,位于海港区的戴卡优艾希杰渤铝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汽车零部件加工生产线作业。公司作为我市高端装备制造业龙头企业,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及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年铝车轮产量超过1亿只。
同为新型铝材产业龙头企业,总投资额为83.6亿元人民币的奥科宁克(秦皇岛)铝业有限公司拥有两条大扁锭生产线热连轧机组、VAI冷轧机和相关精整设备,主要生产铝金属包装材料、汽车轻量化用铝板、交通运输用铝板、船舶用铝板、新能源车的动力电池壳体用铝及工业用铝材等为代表的高端铝产品。2024年,公司产值达33亿元。
目前,以戴卡优艾希杰、奥科宁克等龙头企业为核心,海港区正加快新型铝材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引进昆山江顺生产线、优艾希杰三期等铝型材精深加工项目,大力发展铝制包装、铝制零部件轻量化产品等高性能材料,已初步形成集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为一体的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加工产业集群。
立足传统产业,再造发展优势。近年来,从汽车零部件到太阳能层压机,从粮油食品到玻璃制品,海港区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新型铝材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粮油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汽车文化产业集群、耀华玻璃制造产业集群、氢能产业集群、光伏产业集群,以增强新兴产业牵引力为突破口,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8月5日,来到位于海港经济开发区的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沉浸式展厅内,由7大品类、70余台机器人组成的智能矩阵向参观者展示着科技魅力。
智慧图书盘检机器人正对书架进行扫描,通过深度视觉传感器实时捕捉图书名称、数量及架位信息,将数据同步至智慧书架视觉盘点系统。它不仅能即时生成错架率、满架率等可视化报表,更能通过路径规划算法为工作人员提供动态拣选路线建议,使图书整理效率大大提升。
在工业智能制造展区,第三代空间智能焊接机器人十分亮眼。小岛智能生产总监葛坤介绍:“它搭载了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视觉导航系统,具备卓越的环境感知能力,可在复杂空间环境中实现精准焊接,为工业自动化升级提供了坚实技术支撑。”
小岛空间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项目,是海港区积极拥抱数字经必一运动中国官方网站济、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推动工业转型的重要举措。
与此同时,海港区坚持生态优先,发展清洁能源,推动光伏发电、氢能等项目实施,实现经济发展和惠及民生“双赢”。
海港区最新建设的龙源秦皇岛石门寨光储一体化光伏项目,总装机容量10万千瓦时,预计每年发电1.4亿千瓦时,将大大减少碳排放量,实现绿色能源的保供。
中能源工程集团氢能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海港区秦山路。近日,在公司举行的产品发布会上,公司研发的三合一燃料电池、模压石墨板燃料电池、金属板燃料电池、模压热塑板多用途制氢电解器等集中亮相。据公司负责人介绍,这些产品将广泛应用于无人机、车辆、船舶、备用电源和储能等领域。
海港区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推动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绿色能源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双轮驱动”开拓经济发展新空间,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