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备受瞩目的“2025年大国工匠人才名单”正式公布,其中,太原重必一运动sport网页版登录型机械集团电焊工樊志勤凭借其精湛技艺和卓越贡献,荣获第五届中国质量奖提名奖,成为山西省唯一获奖代表,再次引发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樊志勤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对
19岁踏入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太重)的樊志勤,从一名普通的焊工学徒做起,经历了27年的职业生涯,最终成长为名副其实的“大国工匠”。 在那个年代,技术工人需要经历长时间的磨砺和学习。樊志勤回忆起早期的工作,在200℃高温的设备下,穿着厚厚的工衣焊接,汗水和火花交织在一起,留下了无数的烫伤。但他从未放弃,通过观察、请教、反复练习,不断提升自己的焊接技能。他不仅在单位练习,回到家也坚持练习,最终练就了过硬的本领。
樊志勤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在太重一批出口产品中,对焊缝平整度要求极高,樊志勤凭借出色的技术脱颖而出,最终产品合格率达到99%,获得了外国监理的称赞。2006年,他获得了山西省焊工技能大赛的优异成绩。 樊志勤不仅在技术上精益求精,还积极参与创新。他所在的团队攻克了世界最大350MN多向复合挤压机立柱出砂孔封焊等难题,直接挽回经济损失4500余万元,项目2024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他还首创了“低熔点合金工艺”,使太重的油膜轴承市场占有率达到90%,成为全球最大的油膜轴承生产企业。这些成就,都离不开他日复一日的坚持和对技术的极致追求。
2012年,樊志勤创新工作室成立,2017年被授予国家级“樊志勤技能工作大师工作室”。他积极开展技术讲座和培训,培养了6000余人次的焊工,其中90余人晋升为技师和高级技师。他把焊接操作经验汇总,编印了《焊工300问》等技能培训书籍。樊志勤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不断培养人才,才能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他的这种“传帮带”精神,为中国制造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樊志勤的故事,也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太重作为山西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建厂75年来成绩斐然,填补了500多项国内外重大产品项目空白。如今,太重拥有着全球单一工厂规模最大的挖掘机智能工厂。樊志勤将自己的经验与智能化机器人产线多项影响产线的棘手问题。他用超凡的技艺编织着现代工业的骨架,为中国制造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樊志勤的成就,是对“大国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他用27年的时间,用一颗永不熄灭的匠心,交上了一份来自产业工人的答卷。他的故事,激励着无数的年轻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为中国制造贡献自己的力量。 随着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像樊志勤这样的“大国工匠”将会越来越多,他们将用自己的双手,铸就中国制造新的辉煌。
未来,我们期待更多像樊志勤一样的工匠,在各自的领域里,不断创新,为中国制造贡献力量。你认为,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