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一·运动(B-sports)官方网站-打造运动新生态

e=forma-必一运动官网

e=forma

2025-10-16

  年浙江省未来工厂试点企业名单正式公布,位于浙江余杭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余杭经开区”)的杭州华光焊接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光新材”)成功入选。这是继今年南方泵业、瑞银电子、大地海洋年浙江省先进级智能工厂(第一批)名单后,余杭经开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又一重要成果。

  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近年来,余杭经开区依托当地产业优势,大力实施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计划,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进程,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项目建设不断涌现,为工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大动能。

  一卷卷新型绿色钎焊材料在数字化系统的精准管控下平稳运行,机械臂灵活穿梭完成物料转运,中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进度、能耗数据——走进华光新材年产4000吨新型绿色钎焊材料智能制造车间,一幅“科技感拉满”的生产图景映入眼帘。

  “数字化改造让公司制造能力实现了‘质的飞跃’。”华光新材相关负责人欣喜地表示,对比数字化转型前,如今企业在制造品质稳定性、生产成本控制、生产效率提升以及节能降耗等方面均取得显著突破。

  据了解,自2024年底全面启动智能制造车间以来,华光新材已完成SA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智能物流系统与立体仓库的深度集成,真正实现了从原料入厂到成品出库的“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全流程覆盖。这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操作误差,更让生产、物流、销售、运营管理等环节实现了“无缝衔接”。

  “从计划建智能制造工厂开始,余杭经开区的企业服务人员就多次主动上门对接,帮我们协调建设场地、解读扶持政策,彻底打消了我们的后顾之忧。”回忆起转型过程,华光新材负责人满是感激。

  在余杭经开区内,类似的数字化转型成果并非个例。在瑞银电子先进数智化绿色制造基地现场,一批批智能电表在装配、焊接、洗板、品检等全自动流程后顺利下线,展现出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实力。“以前很多插件都需要人工一个个手动插入,现在通过自动化设备短短几分钟就完成了。整套流程和原来在老厂区相比,效率有了明显的提升。”瑞银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

  一家家企业的转型突破,背后离不开余杭经开区的“精准护航”。近年来,余杭经开区聚焦制造业企业转型需求,创新构建起“项目申报-方案评审-实施督导-验收评估”的全流程服务机制:通过前期深入调研企业需求,为每家企业量身定制服务方案,对照未来工厂3.0及以上数字化水平要求,从智能装备升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数据中台建设等维度开展“靶向培育”;从技术路径优化、项目投资合规性把控到运营数据监测,全程跟进保障,让企业转型既有“技术底气必一·运动(B-sports)”,又贴合产业发展规划,切实推动辖区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高质量发展迈进。

  “数字化转型不是选择题,而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随着2021年12月国务院《“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成为行业共识。作为余杭区工业发展的主平台,余杭经开区曾面临土地利用效率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难度大等挑战,而数字化改革,正是其找到的“破局密钥”。

  为推动企业“数转智改”落地见效,余杭经开区打出“点线面”组合拳,让转型红利覆盖更多市场主体。

  在“点”上,靠精准辅导提升转型实效。余杭经开区健全新建项目数字化方案评审机制,坚持“一企一策”,主动邀请专家上门为企业“把脉开方”。以南方泵业为例,在余杭经开区的协助下,企业对产品包装全自动生产线的设备、工艺及人员配必一·运动(B-sports)置进行优化调整,最终实现人员配置减少30%、生产效率提升50%的“一减一增”,成为“数转智改”降本增效的典型案例。

  在“线”上,以政策宣贯点燃转型热情。针对企业对“数转智改”政策不熟悉、转型方向不明确等问题,余杭经开区常态化组织数字化改造推进会、“未来工厂”实地调研等活动,让企业在交流中明晰政策红利、学习先进经验。今年以来,已开展推进会6场,直接带动10余家企业主动启动数字化改造,形成“以点带面、抱团转型”的良好氛围。

  在“面”上,以梯度培育储备转型动能。余杭经开区对辖区123家规上工业企业的“数转智改”现状进行全面调研,完成数字化评估1.0全覆盖,并依据评估结果建立省市级“未来工厂”梯度培育机制。目前,骏跃科技等33家潜力企业已被纳入培育库动态管理,已有7家企业成功获评市级以上数字化车间认定,为区域制造业升级储备了“生力军”。

  从南方泵业、瑞银电子、大地海洋获评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到华光新材入选省级未来工厂试点,如今的余杭经开区,正以数字化改革为引擎,推动越来越多传统制造企业“蝶变”为智能标杆,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科技动能。(杨旭晓 王婷宇)